窗²生活保健
– 40歲後常見的眼睛疾病,預防、保健之道 –
目錄
窗²生活保健
目錄
圖片引用自thailandmedical.news
一般而言,眼睛老化從40歲開始,開始會出現看不清楚書報上的字、眼前出現小蚊子亂飛…等眼部症狀,在生活中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
人到了一定年紀,身體器官會慢慢衰退, 眼睛當然也不例外。靈魂之窗²中山店全新引進醫療級前導波儀器WAM700,可測量眼壓是否正常,並檢查水晶體透徹、混濁程度,評估青光眼、白內障以及圓錐角膜的風險,並檢測有無視疲勞症狀。透過對眼睛的多方面檢查,依據數據評估是否適合配鏡,並依據需求及個別狀況提供最專業的配鏡服務,以確實達到矯正的效果。
預防勝於治療,各種40歲之後容易出現的眼睛疾病,先了解如何預防及在日常做好保健吧!
過去罹患白內障的原因多是年齡增長,造成眼睛水晶體退化、混濁,患者年齡多逾六十歲,現代人因長時間使用3C產品容易引發高度近視, 白內障患者年齡急降至四、五十歲,因高度近視會導致眼睛眼軸拉長,造成眼睛內房水代謝異常,引發眼內營養、氧氣不足,致水晶體內蛋白質變性、混濁,引發白內障。
預防之道
高度近視患者因為近視度數深容易提早引發白內障,如有高度近視應定期追蹤檢查,以免延誤白內障的治療時機。另外台灣地區4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10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的人,其白內障的發生會比正常人來得早,建議有糖尿病的人好好控制血糖,以預防白內障的發生。另外在工作或運動時也要特別注意眼睛的安全防護,注意眼球外傷的發生,以免晶體受傷穿孔,引發白內障。
飛蚊症是眼睛玻璃體退化的自然生理反應,看東西眼前出現小蚊子亂飛狀況。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飛蚊症」常見於40歲以上的人身上,好發於中高年齡層,當年齡漸長,玻璃體逐漸混濁退化因而造成飛蚊症。
另外高度近視、眼睛開過刀或長期間盯電腦、手機螢幕用眼過度,都有可能引發飛蚊症,成因分為生理性、退化性和病理性,前二者為生理性自然形成或玻璃體退化形成,後者會看見大量的飛蚊症黑點,須盡速就醫,對視力威脅最大。
預防之道
建議定期接受視網膜眼底檢查,確定沒有視網膜破洞或血管病變等問題。在日常生活中減少讓眼睛過度使用的狀況,並可多攝取抗氧化食物,從牛奶、蛋、魚、全穀物及豆類、深綠色蔬菜和蔬果補充營養,平時就做好「養眼」。
長期的高血糖,可能會引起眼部視網膜血管病變,稱之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 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過去以老人為多,近年也有年輕化趨勢,30-40歲也有可能發生。眼科醫師表示,糖尿病病患若血糖沒有控制好,容易造成視網膜微細血管的阻塞及滲漏,引起視網膜缺血、缺氧、出血,而導致一連串的視網膜病變產生。隨著飲食習慣西化,沒注意血糖問題,因此眼睛的併發症就在毫無控制的狀況下發生。 糖尿病罹患年齡也不斷下降。
預防之道
眼科醫師提醒 糖尿病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很多人在發現患病前,其實已經罹患糖尿病多年而不自知,眼底檢查的早期介入及定期自我監測血糖更是控制視網膜病變的重要關鍵。因此家族中有糖尿病病史的人,應當定期做血糖檢查,及早發現糖尿病,並控制好血糖、血壓和血脂。
而糖尿病患即使是視力正常,也要至少每半年做一次眼底檢查,以防止視網膜病變發生,如發現早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要積極治療,尤其是年輕型的糖尿病患者。
青光眼一般在40歲以後發生, 現在3C產品相當普及,也造成青光眼有年輕化的趨勢 。青光眼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青光眼的病人因為眼壓在短時間內急劇升高,會有頭痛、噁心、嘔吐的症狀,並有眼睛結膜充血、視力模糊等現象。而慢性青光眼和家族遺傳、近視和糖尿病有關, 慢性青光眼的患者通常眼壓雖高於正常,但不是非常高, 以致多數病人自覺無症狀,而忽略及早就醫。
預防之道
眼科醫師建議,超過40歲的人(特別是容易得青光眼的高危險群),最好每年做一次包含視力、眼底(含視神經)的眼睛檢查。 另外在生活習慣上應戒掉在車上、床上用3c產品的不良習慣,並避免長時間使用手機以免眼壓飆高;養成睡眠充足不熬夜、不抽菸的好習慣, 以及多攝取含豐富抗氧化劑的蔬菜水果。
黃斑部病變是65 歲以上長者致盲眼疾中最常見的,在3C產品的藍光和紫外線不斷催化下,黃斑部病變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齡層下降到40歲。高度用眼比例上升,眼睛長期接受光線刺激下,會使視網膜血管受損,導致黃斑部病變。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罹患黃斑部病變,機率高達25倍。
預防之道
預防黃斑部病變除了避免用眼過度、每年定期眼底檢查之外,飲食要盡量攝取綠色蔬菜、黃色水果多補充葉黃素,讓黃斑部確實有效增加抵抗強光的能力。
由於眼球看近時要聚焦,必須使用睫狀肌「調節力」,然而40歲以後會日漸喪失這種調節的能力,造成看近影像模糊,開始出現「老花」的症狀。根據衛福部統計數據顯示,40歲以上民眾因老花眼就醫人數近11萬人,若長時間使用3C產品,也可能造成老花眼提早報到。
預防之道
避免過度用眼增加負擔,平時注意視力保健,例如最好是每看3C螢幕一小時或50分鐘,就至少休息10分鐘,而手機因為距離更近,應該每看30分鐘,就要休息10分鐘,也要改掉在晃動車廂看手機的習慣,盡量讓眼睛休息,避免因緊盯螢幕造成睫狀肌收縮、僵化。以及可反覆凝視從近到遠的東西,提升眼睛的對焦調整力。
以上內容參考亞洲大學附設醫院醫療新聞、人間福報、東森新聞、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