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健康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生活中不知不覺的習慣累積所導致,包含不當使用3C產品、用眼時間過長、護眼意識不足等,然而生活中的光源對眼睛的影響不容忽視;暨上一篇「工作光害要小心,護眼撇步教給你」,這次來看看生活中,環境光源對眼睛造成的影響:

戶外光線的無聲侵襲

陽光中含有大量紫外光、藍光,過亮的環境常讓雙眼不適,也容易對雙眼造成傷害,最容易讓人疏忽的是晴時多雲的天氣,氣溫雖然體感舒適,但其實紫外線是個神不知鬼不覺的東西,仍會穿透雲層、持續照射,讓人難以察覺。

另外,如雪地的環境,別以為不要直視陽光就沒問題!由於日間積雪會反射陽光中大量的紫外線,往往平視或看著雪地時,眼睛就已遭受大量紫外線無形又無情的攻擊了!如果自己或親友即將出國,或已置身在國外雪地環境時,特別要注意一定要多一層準備,好好保護雙眼!

戶外護眼撇步

肌膚防曬意識抬頭,但卻常疏忽掉雙眼也很需要保護!平時可以多注意氣象報告中的紫外線指數,通常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之間是紫外線最強的時候,應盡量避免外出。

在陽光下如果需要待超過15分鐘,或在雪地環境裡,就應配戴具保護功能的太陽眼鏡、護目鏡,可以大大減緩有害光的侵襲,疫情時期除了戴口罩,一副好的眼鏡也幫助阻隔髒東西進入眼睛,配鏡時還可選用室內外通用的全視線鏡片,達到阻隔眩光、藍光、紫外線等有害光線的弱點攻擊,同時依環境光源還能即時智慧變色,避免雙眼刺激、光敏感等問題。

▶夏季護眼法!防曬鏡片推薦

居家燈光配置

住家室內燈光亮度與配置也都有學問!如果觀念不足,容易影響一家人的視力健康,包括燈光選錯顏色、眩光(即較刺眼、直接或間接干擾視覺的光)、反光和不當反射的天然光源等。

選燈一般色溫約4000K-5000K的光可適用各種場合,白天可以選用較白的光(5000K以上),可以提升專注力,然而較白的光也容易帶有較多的藍光,因此入夜則適合偏柔和的黃橙光(3000K),能減少眩光效應,低藍光也能幫助褪黑激素的正常分泌。

暗處、睡前愛滑手機?眼疾患者年輕化

現代人的生活習慣常有個通病─手機不離身,許多人即使在暗處,或睡前關了燈,還繼續盯著螢幕滑手機,卻忽略了這是最傷眼的生活習慣之一,由於螢幕與周圍黑暗的環境,明暗對比太強,容易造成眼睛疲勞,同時視網膜更容易吸收過度不當的能量,導致黃斑部病變或白內障機率激升,這兩種眼疾過去一般被認為是較年長者才容易罹患的眼部疾病,但近年這些病症患者都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得不注意。

宅在家護眼計畫

回到家,也該讓眼睛好好休息,快來試試這三招居家適用的放鬆雙眼法:

第一招:做好時間管理

曾有醫護人員表示,其實「減少3C產品的使用」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護眼撇步之一,可以實質上幫助雙眼多休息,由於藍光會影響到睡眠品質,因此國泰健康管理護理師郭麗芬建議睡前兩小時,停止使用3C產品,另外,美國眼科學會還提出護眼「20/20/20」法則:看電腦20分鐘,多給自己20秒眨眼時間,將視線移開螢幕到6公尺外的景物超過20秒。

第二招:螢幕亮度調和

夜晚除了閱讀時,要有充足而柔和的光源外,夜間使用手機或電腦、電視等3C產品時,也應確認周圍有適當光源,避免在極黑暗的環境下看螢幕;同時也可以隨周圍燈光,適時調整螢幕亮度,以減緩在夜間看螢幕的刺眼與不適感,建議搭配有藍光鍍膜鏡片的眼鏡,給予眼睛多一層的保護。

(參考資料:https://heho.com.tw/archives/181121 )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photos/glasses-book-phone-iphone-1052023/)

第三招:熱敷輕按

一天下來容易帶來雙眼的疲勞,回到家洗完臉後(注意眼瞼與睫毛清潔),不妨用適度溫熱的毛巾熱敷雙眼放鬆休息一陣子,熱度建議不超過40度,讓雙眼即刻獲得舒緩,搭配適度力道、輕柔的眼周點壓按摩(輕輕地按摩就好,別按到眼球喔!),除了幫助放鬆也增進眼部血液循環。

▶關於鍍膜,你不可不知的事

定期檢測,高風險族群注意

距離上次做視力檢查的時間是多久以前呢?許多人可能眼睛出現明顯反應,如急性過敏、受傷或疏忽之下已累積出症狀,才會急忙跑去眼科看診,殊不知其實每年定期檢查視力是很重要的

護理師郭麗芬建議:40歲以上民眾應重視每年1-2次的視力檢查、至少1次的眼底檢查,如有病變應立即到眼科去檢查;

泰健檢眼科醫師鄧友迪提醒,看看你的眼睛有沒有出現下列狀況―1.看不清楚、2.眼球周圍脹痛感、3.感覺酸澀、4.分泌物黏稠、5.怕吹風、6.畏光、7.燈光周圍有光暈―這些有可能是出現眼睛健康的警訊,可先找專業醫師做詳細檢查;如果是高度近視、視網膜及黃斑部疾病患者,或長期高血糖更要特別注意眼科的保健與檢查。

(參考資料:https://heho.com.tw/archives/181121)